老宅改建》萬華、中山、大同、鹹魚翻生
本篇文章摘自: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房地產特刊作者:王志鈞
老宅改建除了能讓原住戶鹹魚翻生,也能順勢帶動周邊房價上揚。
房地產投資小天后張淳淳、與不動產估價師王鴻源的私人投資策略,都是到老社區裡挖寶最具漲相的中古屋,投資高手的建議:一定要搶第一,在行情低的時候就進駐!勤美璞真,台北市即將拔地而起的28層豪宅大樓,施工中的工地位於信義路二段,正對大安森林公園。由於信義捷運線也正在施工,車子行經該地經常塞成一團。但這個施工動線凌亂的地方,卻正以每戶160坪,每坪行情上看130萬元的天價,擠下仁愛路帝寶而成為北市的豪宅新指標。 如果不是老台北人的話,大概很難想像,這棟新建築物的前身,只是一棟屋齡超過30年,遠遠看來還有點鬼影幢幢的5層樓老公寓。 太平洋房屋行銷部的資料顯示,幾年前,這棟舊公寓的每坪市價只有30萬元出頭,但建商卻以每坪65萬元、每戶2,500萬元的超高天價收購全棟8戶,並將舊公寓拆掉重建為大坪數豪宅,創造了老社區改建的新典範。 「哇!那老住戶豈不賺翻了?」每一個人聽到了也許都會發出陣陣驚嘆,而其實真正賺最多的,還是將屋價再炒高一倍以上的建設公司。 老社區改建的迷人魅力就在這裡,不但住在老宅裡的原住戶鹹魚翻生,換來美輪美奐的新宅或現金以外,建商便宜取得好地,創造社區重建利益,更帶動周邊老社區房價上揚,算是原住戶、建商與周邊住戶三贏的局面。 看準了老社區改建的利益多多,台北市政府規畫成立的「都市更新開發公司」,將於4月間開始招標集資,這項計畫將由政府出面整合民間金融與建商業者,以公私合夥的方式來加速都市更新的腳步。 人口多、密度高才有改建題材 且投資回收期可能10年以上 根據內政部資料,台灣地區30到40年屋齡的老舊建築約有139萬戶,占所有建築戶數的19.1%。為此,中央級的行政院經建會也準備籌組「台灣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」,準備集資60億元,以協助各類型都市更新公司或地方重大開發案進行的方式,加速各地舊社區改建的進程。 政府點火催生,似乎點燃了2008年的老社區改建行情,但這是否意味著一般人就可以去老社區裡搜尋待價而沽的好屋子,逢低長線布局呢? 「不是每個老社區都有改建題材,只有人口多、高密度的老社區,才有改建題材。但是通常都要一段時間,不是一般消費者可以期待的。」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如此提醒一般購屋者。 「這是一個長期投資,你最起碼要有10到15年的心理準備。」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常務理事王鴻源表示,要讓舊社區裡所有住戶達成改建協議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只要1、2個居民卡著,或者跟建商獅子大開口,整件案子就要停擺個好幾年。根據一般業者的看法,目前比較容易出現改建行情的區域只有台北市,因為北市目前房屋、土地都呈現飽和狀態,在建商一地難求且消費者買屋需求無法得到完全滿足下,比較容易有誘因促使建商協調舊社區改建。 4種老屋具「改建相」:樓層少、透天、主幹道、地方正 如果投資人有意尋找有舊屋改建題材的社區,王鴻源認為,可以留意幾種比較容易出現改建題材的老舊中古屋:1、4層樓以下公寓,且住宅規格一致或住戶單純者,較易達成改建的共識。 2、透天類型的中古屋,且建地完整,比較容易改建為大樓。 3、靠近商業街道或主幹道邊的老房子,因為重建後的經濟價值高,建商協調改建的誘因強。 4、老社區裡的方整空地。 但老社區不是只有改建行情的老宅可以選擇,對於自住型房客,也可以選擇有「落後補漲」的中古屋居住,除了房價便宜外,還兼享有未來看漲空間,也算是2008年攻守兩相宜的買屋策略。 潤泰創新執行長劉忠賢說:「台北市的房屋30年來只有一年下跌,長期是看漲的,因此以北市來說,都市更新開發公司相準的大同區、萬華區,最具落後補漲相。」 劉忠賢認為,近3年台北市房價已飆高上每坪50萬元後,對年輕購屋者來說,往有都市更新題材的舊社區裡尋找適合自住的好房子,也是一種選擇。 根據信義房屋統計,去年下半年當台北市的房價過高,再加上次級房貸、政治紛擾等利空因素,買氣快速下滑時,萬華、大同區卻是逆勢增溫,交易量平均成長2成以上,在一片低迷的氛圍中表現突出。 信義不動產企研室主任蘇啟榮分析箇中原因說:「在高房價排擠效應下,市中心周邊區域,就成為中所得者理想的購屋地點。」他表示,大同及萬華區在台北人的印象中屬於早期發展區域,論建築、道路與景觀條件,無法跟後期發展的東區相比。因此長期以來房市交易價量的排名,在12個行政區經常排在後段班,相較於其他區域地價飆漲,房市較為冷清,因此才有落後補漲空間。 另一方面,台北巿政府除推出都市更新開發公司外,還提出東西軸線翻轉的再造西區計畫,規畫中有多達20個都更案,集中在萬華、大同、中山等區,開發商機高達2,000~3,000億元,因此吸引大批建商搶進中山、大同與萬華區卡位,大舉點燃西區的都更熱度。 都更案集中萬華、大同、中山 房價具落後補漲空間 除了政府全力作多可望推升老社區的房價外,其實往舊社區中挑選屋價被低估的老宅,一向是房屋天后張淳淳的主力購屋策略。相較於別人喜歡往新建案裡尋找投資題材,張淳淳最喜歡的就是到老社區裡的穿堂巷弄中,尋找沒人留意的黃金地段,購入後重新修繕裝潢,再以高價脫手。 包括以不動產估價為主業的王鴻源,自己私底下的購屋策略,也是偏愛老社區裡的中古屋,他說:「以北市來講,我首選大同、中山、內湖與萬華區。」但是對於老社區裡的新房子,王鴻源則認為,很多案子的房價已經漲上來了,買方不一定有利。 胡佩蘭也認為,以台北市西區來說,房價普遍也漲上來了,可能便宜房子並不好找,因為在老社區裡挑好屋,一定要搶第一,在行情低時就要進駐。 另外,西區補漲也只是一個論點,為何過去長期上漲動能都有限呢?胡佩蘭指出,因為商業行為都不在萬華、大同區,這邊都是在地區域型住戶,無法吸收新住戶,房價自然漲不動,自住型房客還可以接受,但投資不見得划算。 胡佩蘭建議,如果是自住型房客想買老社區裡的中古屋,還是要留意「區段」選擇,有魅力的老房子,必須符合下列條件: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好、公設低、重新裝潢整理的可塑性高。 也就是說,傳統購屋的幾項重點原則,在老社區裡更要套用得淋漓盡致,才能真正買到住起來舒服且長期保值的房子,千萬不要因為便宜而胡亂到舊社區裡買屋子,因為如果把銀行可提供的貸款條件納進來綜合考慮,中古屋有時不見得便宜。 潤泰集團營建事業體公關協理周冠印指出,年輕人挑老社區的重點在於,先問自己手上有多少錢?因為買房子就是要錢,不能因為財力不足而想到老社區撿便宜貨。以目前銀行緊縮房貸成數的現狀來看,買預售屋才有可能貸到7成以上,中古屋來說,7成的房貸已是上限,這對年輕上班族來說,不一定付得起首期款,還不如去買老社區裡新建案的預售屋。 周冠印認為,買預售屋就是一個期貨的概念,是以現在的價格買未來的房子,所以自己對未來兩年的房屋走勢預期如何?如果整個老舊社區會因都市更新而帶來房價上漲,那麼買預售屋就算賺到了,但如果跌了,當然就算虧了,所以還是要精打細算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